1976年,華國鋒剛擔任總理時,協助他開展工作的九個副總理是誰?

1976年1月8日,敬愛的周總理與世長辭。以江青為首的“四人幫”卻加緊了奪權的腳步,為了阻止“四人幫”奪權,2月3日,中

1976年1月8日,敬愛的周總理與世長辭。以江青為首的“四人幫”卻加緊了奪權的腳步,為了阻止“四人幫”奪權,2月3日,中央發布了1976年1號文件,華國鋒被任命為國務院代理總理。

不過,“四人幫”并沒有放棄奪權計劃,他們以代理總理不方便接見外賓等借口為由,希望中央任命出一位真正的總理。在這種背景下,1976年4月7日,華國鋒正式擔任了總理一職,主持國務院的全面工作。說到這里,大家知道華國鋒剛擔任總理時,協助他開展工作的幾個副總理都是誰嗎?

華國鋒剛擔任總理時,除了已經“休息”的鄧公與李先念之外,還有九個副總理協助他開展工作,這九個副總理分別是張春橋、陳錫聯、紀登奎、陳永貴、吳桂賢、王震、余秋里、谷牧、孫健。

張春橋

張春橋是“四人幫”的主要成員,在1975年的四屆人大會議召開之前,他一直想當第一副總理,不過,最終張春橋的計劃落空,他繼續擔任了副總理。1976年,華國鋒正式擔任總理一職,張春橋無可奈何。擔任總理后的華國鋒很快就意識到與張春橋不是一路人,1976年10月6日,華國鋒逮捕了張春橋,此后張春橋被判死緩,于2005年病亡。

陳錫聯

陳錫聯不僅擔任了副總理一職,而且還兼任了北京軍區司令員等職務,華國鋒擔任代理總理時,陳錫聯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粉碎“四人幫”的謀劃階段,陳錫聯支持華國鋒的決定,粉碎“四人幫”之后,陳錫聯繼續支持華國鋒的工作,并成為華國鋒身邊的重要助手。1980年,陳錫聯被免職,晚年他又擔任了中顧委常委等職務,于1999年病逝。

紀登奎

華國鋒擔任總理后,紀登奎雖然是副總理,但并沒有參與到粉碎“四人幫”的具體謀劃當中,這是因為華國鋒在征詢紀登奎意見時,紀登奎表態要對“四人幫”區別對待,這也導致華國鋒把紀登奎排除在行動之外。

粉碎“四人幫”后,紀登奎支持華國鋒,并負責了一段時間“宣傳口”的工作。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紀登奎逐漸被邊緣化,1980年,紀登奎辭去了自己的職務,前往農村發展研究中心工作,享受正部級待遇。1988年,紀登奎在北京病逝。

陳永貴

陳永貴是主要負責農業方面的副總理,他沒有參與到粉碎“四人幫”的謀劃,不過,粉碎“四人幫”后,陳永貴非常支持華國鋒的工作,與紀登奎一樣,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陳永貴逐漸失勢,于1980年主動辭職。

吳桂賢與孫健

吳桂賢與孫健的情況一樣,兩人都是由工人成為副總理的,華國鋒擔任總理時,兩人都協助華國鋒開展了一部分與工業發展建設有關的工作,粉碎“四人幫”后不久,兩人都重新回到原先的工廠,再次成為工人。

余秋里與王震

余秋里與王震都是軍人,華國鋒剛擔任總理時,他們也都擔任了副總理一職,支持華國鋒的工作,并支持粉碎“四人幫”。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余秋里與王震都投入到改革開放的具體工作當中,晚年他們也一起進入中顧委,繼續以自己的豐富經驗指導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

谷牧

華國鋒擔任總理時,谷牧是主管國家建委與國家計委的副總理,那段時期,谷牧致力于國內交通秩序的整頓工作,制定了《關于加強鐵路工作的決定》等管理辦法。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谷牧致力于推進改革開放,在對外經濟發展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是改革開放的功臣之一。2009年,谷牧因病去世,享年95歲。

TAG:國務院,職務,與世長辭,死緩

華人笑了,黑人哭了

作者:鳳來儀1美國最高法院做出了一個重要的裁決,在美國引起軒然大波,華人家長也紛紛表示這是亞裔的一次勝利。我們先看一下國

作者:鳳來儀

1

美國最高法院做出了一個重要的裁決,在美國引起軒然大波,華人家長也紛紛表示這是亞裔的一次勝利。

我們先看一下國外媒體對這件事的報道:

最高法裁定,美國大學在招生過程中必須停止考慮種族因素。

這項裁決結束了長達60年的“平權法案”(affirmative action,又譯為肯定性行動、扶持行動)實踐,即大學可以考慮種族因素以改善多樣性。

被審理的兩起案件涉及哈佛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大學的招生,但其將影響美國全國的招生規則。

上述兩??紤]招生時的種族比例,最初的目的是提高黑人和西班牙裔學生的數量,確保少數群體在本校學生中有公平體現,而反對者說這是反向歧視。

在哈佛大學的案例中,該校被指控歧視亞裔美國申請人,以提高其他群體的代表性。

由保守派大法官占多數的最高法院裁定,兩所大學的招生計劃違反了美國憲法。九名法官中的六名法官認為,兩所大學的招生方式“缺乏足夠集中和可衡量的目的體現使用種族因素的正當性”。

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John Roberts)在主要意見書中寫道:“我們從未允許招生項目以這種方式運作,今天我們也不會這樣做?!薄氨仨毣谒蛩鳛閭€體的經歷來對待學生,而不是基于種族……我們的憲法歷史不會容忍這種選擇?!?/p>

此前,保守派一直對在學校招生、企業和政府招聘方面尋求多樣性的“平權法案”表示反感。

“平權法案”最早在1960年代被納入政策,當時許多全白人學校開始招收少數族裔學生。

自由派法官則在不同意見書中批評,該決定“通過進一步加深教育中的種族不平等,顛覆了平等保護的憲法保障”。大法官索尼婭·索托馬約爾(Sonia Sotomayor)稱,此舉“使幾十年來的先例和重大進展倒退?!?/p>

該裁決發布后,理論上學生們仍然可以在申請學校時提到自己的種族,尤其在個人陳述中。但大學在考慮錄取與否時,不能將種族作為一個因素。不過,也不排除一些大學可能會發布更嚴格指引,禁止申請者提及種族。

簡而言之,就是說以后美國的大學,在招生的時候不能因為種族的問題去照顧某些特定群體了,一切按照招生規則來,也就是成績、社會活動這些。

為什么這項裁定會引發軒然大波?原因就在于,不同立場的人,看待這項裁定的視角不同。

對于習慣努力學習取得高分的亞裔尤其是華裔家長來說,這項裁定實在是太正確了。本來嘛,大學就是培養人才的地方,不按成績按什么呢?在中國,也是高考相對最公平,一旦發現高考中的各種作弊,就會引起社會極大的憤怒。

所以在美國,哪怕不怎么關心政治的華裔家長,因為教育的事都搞過好幾次街頭政治表達不滿了。

而這次狀告哈佛和北卡的官司的發起者,是一個名為“學生爭取公平錄取”(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SFFA)的組織,他們在2014年代表亞裔學生狀告哈佛大學的錄取方式是對亞裔的種族歧視,同時他們也代表另一白人學生狀告北卡大學同樣的招生歧視問題。

2

那么華裔和白人,是否真的受到某種歧視了呢?

如果從考分來說,還真是。美國大學也有入學考試標準,俗稱的SAT,在錄取中,華裔孩子的分數需要比其他族裔高很多,下圖是他們的比較:

而引發這次最高法裁決的起訴哈佛案,正是一個華裔男孩SAT考了接近滿分,卻慘遭多個大學拒絕而引發的。

但是,這件事并不是我們相隔萬里的人,想象的那么簡單。反對這次判決的聲音也很多,包括現總統拜登和眾議院AOC,他們的某些觀點,也代表了很多人的意見。拜登說:

他的意思是,大學錄取的多元化,是指那些在指標上滿足了大學要求后的學生,大學應該按照多元化的標準來錄取。

當然,我對他的發言,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因為這樣的說法,混淆了個體和種族,如果錄取的時候要考慮種族,這對個體實際上是不公平的,也就是說有些人因為膚色被錄取,而有些人因為膚色被拒絕。這即使放到當初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那里,也是說不通的。

馬丁路德金在他的“我有一個夢”演說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孩子將在一個不是以他們的膚色,而是以他們的品格優劣來評價他們的國度里生活。

既然如此,那么錄取的時候去考慮膚色種族,不是違背了平權運動的初衷嗎?

無論因為膚色歧視或者優待,都不符合馬丁路德金的本意。

相對而言,AOC的發言卻似乎更有道理,她說:

她說,既然要廢除種族特權,那么是不是也應該廢除“legacy admissions”——校友錄取。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的爺爺是哈佛的,爸爸也是哈佛畢業的,那么孩子被哈佛錄取的幾率會大大增加。

這一點AOC倒也沒說錯,如果廢止錄取特權就都廢止,包括那些捐贈錄取的。

至于她的第二段話,說哈佛的申請人75%是白人,倒是一如既往的愚蠢,因為她只看到了申請比例,沒有看到人口比例:

這件事,毫無疑問是美國撕裂的又一個重要例證,雙方都覺得自己有道理,許多人都覺得自己的種族吃虧了,這也包括黑人和拉丁裔。

因此,實際上不管最高法怎么判決,都很難在實質上改變大家不滿意的源頭,因為最完美的制度是:自我之上都平等,自我而下憑本事。

那么,取消了看種族錄取,美國大學就會能所有人滿意嗎?顯然不能,因為每年sat滿分和視同滿分的有幾萬人,那幾個精英大學才能收幾個?

而且,已經有一些精英大學,表示以后不再看SAT分數了,而是要多方面考察諸如社會活動、領導力、交際能力、社會參與能力這些看不見的指標。

而且即使這個判決也未必完全符合保守主義價值觀,因為這里面涉及到一個非常重要的產權問題:這些精英大學,是誰的?

如果是公立大學,那么他的標準應該是具有公共性的,也就是分數或者別的什么標準面前人人平等,可哈佛、耶魯、普林斯頓都是私立大學啊,也就是說,這些大學是私人所有,是有“老板”的。

美國高等教育高度自治,1791年建國之初制定的憲法修正案即將管理教育的權力劃分到州一級政府,聯邦政府無權辦學,而美國聯邦教育部1979年方才成立,國會通過的批準聯邦教育部成立的法律明確規定,禁止聯邦教育部建立學校,不得干涉學校的課程設置以及教材的編寫采用,不得對學校的入學率以及畢業水準提出要求,不能確立統一的國家教育標準,也不能設立全國統一考試來衡量各州的教育質量。

因此,美國的公立大學都是由各州政府主辦的州立大學。

1819年,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杰斐遜在弗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建立了美國第一所真正意義上的州立大學,即今天的弗吉尼亞大學。校董事會由州長任命,經費由州政府提供。

私立大學的經費來源多樣,有學費、社會資助、校友捐助、基金投資收益、專利和技術轉讓所得、政府或私營部門委托開展科學研究所支付的科研經費等等。

無論公立或者私立大學,管理都由校董會掌握。私立大學董事會的成員由校外聲名顯赫的社會賢達及重要的投資人和捐助者組成,他們代表社會公眾對學校的長遠發展、大政方針、資源分配等重大問題做出決策,并對大學行政系統的日常運行進行監督。

那么私立大學的校董會,有沒有權力和資格來為自己的大學規定一個獨特的錄取規則?大學就是靠捐贈者們的捐贈辦的,捐贈者的孩子能不能優先錄???這些問題恐怕就是見仁見智,未必有那么統一的觀念了。

因此,華裔要想真正獲得教育公平怎么辦?我覺得并不是去跟那些私立精英大學較勁,而是不吃饅頭爭口氣,自己辦一所好大學。

哈佛,是個傳教士辦的;芝大,是洛克菲勒家族辦的。

在美國的華裔比例也不算小了,絕對人數也有大幾百萬了,比新加坡還多。新加坡能辦出南洋理工,在美國的華裔,就辦不出一所像樣大學嗎?或者美國對私人辦大學有諸多限制,不允許華人辦了嗎?

華裔辦一所精英大學來踐行上大學就憑分數的理念,然后自己辦的大學如果在競爭中戰勝那些不憑分數的大學,才是真正的勝利??!

TAG:馬丁,哈佛,私立,亞裔

為什么說周恩來是舉世景仰的世界性偉人?

周恩來擔任國務院總理26年之久,其中有9年兼任外交部部長,代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活躍于世界舞臺,推動了世界了解中國、中國

周恩來擔任國務院總理26年之久,其中有9年兼任外交部部長,代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活躍于世界舞臺,推動了世界了解中國、中國了解世界,為我國贏得崇高的國際威望。

與此同時,他本人也對人類的和平、進步事業作出了杰出的貢獻,表現了偉大的人格,使周恩來人格的影響超越越界而屬于全世界。

國際社會一致推崇他的高貴品質、謙遜美德、個人魅力和風采,無論政界首腦、達官顯貴還是普通百姓,都認為他是“舉世景仰的世界性偉人”,甚至說“如果世界上有完人的話,周恩來是個完人”。

這首先因為,周恩來在國際事務中堅持真理,主持正義,始終信守國格人格平等。

緬甸總統稱贊:“雖然周恩來總理是一個大國的領導人,但是,他同較小國家的領導人交往時,總是平等待人,在他同較小國家的關系中,表現了極大的同情與和解精神?!?/p>

一件令人驚奇的事是:1954年1月2日,加納國內發生了謀刺總統事件,形勢緊張,總統住進堅固的城堡。發生這種情況,按照國際慣例不宜再去訪問。

但是周恩來不顧危險,仍按計劃訪問加納,并且主動提出為了總統的安全而改變禮儀常規。

訪問結束時還專門舉行一次宴會,招待為中國代表團服務的加納服務人員,親自向他們敬酒,許多人感動得流淚,說這是“傳奇式的故事,將永遠流傳在加納人民的子孫后代中”。

他還曾在出訪途中路過巴基斯坦時,以客人的身份到機場為東道主總統出國訪問送行,總統被這不拘禮賓規格的寬闊胸懷深深感動。

其次,周恩來無私而坦誠的高尚人格影響廣泛,世界人民有口皆碑。

日本《讀賣新聞》認為:“周總理一生保持他的革命生涯,是由于他有著無私而誠實的人格,他不追求最高的地位和權力?!?/p>

美國的《時代》周刊辟有“封面人物(或專題)特寫”,用在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人物的照片作封面,每期刊登一篇特寫文章。該刊從1951年起到周恩來去世止,共發表了6期關于周恩來的“封面人物特寫”,可見周恩來的影響之大。

美國首任駐北京聯絡處主任布魯斯說:“除了他在事業上的成就之外,也許周恩來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他那光輝的品格。訪問過他的人對他的不可否認的魅力和淵博的知識,絕大多數人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的文章把周恩來與其他歷史人物進行比較,認為“邱吉爾、艾森豪威爾、肯尼迪等人、功業都不小,人格之感人卻都遠為不及……他一生光明磊落,大公無私,行高于眾而人不妒,功高大下而不自私。我們很難具體說他的‘德’是什么,只是人人欽佩、心向往之,那就是最高的德了”。

第三,周恩來光彩照人的人格魅力令世人傾倒。

他溫文爾雅、風度端凝、衣冠整飭、彬彬有禮、通達人情、待人以誠,給人以才思敏捷、可親可敬的人格形象。

每一個見過周恩來的外國人,無不被他的個人魅力所懾服,即使只同他進行短時間交談的人也是如此。

印度的胡特辛格說:“他那抑揚頓挫的聲音,他那溫文爾雅的姿態,青年人一般有感染力的笑聲,明亮的雙眸,使同他會面的人都被他的翩翩風度迷住了?!?/p>

人稱“世界第一紳士”的哈馬舍爾德,1956年在與周恩來會見之后心悅誠服,說:“在周總理的面前,竟使我無法不感覺到自己是個野蠻人?!笨梢娭芏鱽碛卸嗝磸娏业娜烁聍攘?!

周恩來不幸于1976年1月8日逝世,全世界震驚和惋惜,普遍認為這不僅是中國人民不可彌補的巨大損失,同時也是世界人民不可彌補的巨大損失。當時幾乎所有國家的領導人和人民,都以各種方式悼念他。

在北京,各國駐華使節、外交官和外國朋友2000多人參加吊唁儀式,40多個國家、政黨送了花圈,130多個國家和政黨發來唁電唁函,

在世界,聯合國總部降半旗致哀,聯合國秘書長瓦爾德海姆發表聲明和講話,稱周恩來一生“致力于促進各國之間的諒解與世界和平”,他的逝世使“全世界將由于在當前的重要時刻再也得不到他的智慧和政治家的才干的好處而蒙受損失”。

日本首相三木武夫兩次到中國駐日使館吊唁,花圈在使館吊唁大廳擺放不下,只好移到使館門口及街上,最后不得不移到附近的公園里。

朝野各界準備組織一個600多人的吊唁團來華參加吊唁活動,朝鮮黨和政府決定派遣黨政代表團來華吊唁,在致哀日全國掛喪旗和停止一切歌舞活動,金日成主席派專機向周恩來靈堂送來一個大花圈。

美國傳媒作了自羅斯??偨y逝世以來范圍最廣、時間最長的報道。福特總統說:“周恩來總理將作一位杰出的領導人,長久銘記在人們的心中,他不僅在現代中國的歷史上而且在世界舞臺上都留下了他的印記?!?/p>

國務卿基辛格獲悉周恩來總理去世的消息時深感遺憾:“他難能可貴地既有敏銳機智又有個人魅力”。若干年之后,基辛格在他的《白宮歲月》中仍然認為:“當周恩來逝世時,我深感悲痛。世界將不會那么富有生氣了,前景將不會看得那么清楚了?!?/p>

國際輿論普遍認為,“中國自孫中山先生逝世以來,從未有一位偉人的去世得到如此普遍的哀悼”。在全世界,“二次大戰爆發以來,也只有羅斯??偨y的逝世才是舉世哀悼的,但當時大戰還未結束,軸心國方面卻只有慶幸?!?/p>

總之,周恩來總理是一位舉世景仰的世界性偉人,他的逝世不僅是中國的損人,也是世界的損失。

TAG:文章,肯尼迪,人格,中國

?他犧牲后,毛主席3天沒出過門,彭老總集結5000人為其“報仇”

這位干部是人民武裝發展早期的重要領導人,他的才能非常出眾,深受毛主席的信賴,主席曾多次將他與林帥相比較,直言兩人是“紅軍

這位干部是人民武裝發展早期的重要領導人,他的才能非常出眾,深受毛主席的信賴,主席曾多次將他與林帥相比較,直言兩人是“紅軍雙璧”。但遺憾的是,他后來在一次戰斗中不幸犧牲,倒在了追尋真理的道路上,他的名字叫伍中豪。

伍中豪生在一個耕讀家庭,父親是一位舊知識分子,早年曾參加過科舉,考中秀才。但天有不測風云,伍父后來因病亡故,獨留下伍中豪與母親相依為命。好在母親性格剛強,又會持家,靠著耕作家里幾畝薄田,也勉強能維持生活。7歲那年,母親將他送到私塾讀書,次年,他轉入西式小學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異。

1920年,他被北大錄取,主修文學與哲學,在此期間,他在李大釗先生的引導下,投身革命陣營,成為一位光榮的左翼斗士。1922年,他趁著回家探親的時機,聯合好友在老家建立了團組織,短短1個月時間便發展了數十位團員,有力的擴大了共產主義的影響力。1924年,他又在老家建立了黨組織,并與當地國民黨左派聯合起來反軍閥、反封建,為老百姓爭取自由與平等。

1925年中旬,黨組織安排他到黃埔軍校進修,他與林帥是同期生,兩人交情匪淺。1926年,他跟隨北伐軍西路軍進攻湖南,連克長沙、衡陽等重鎮,立下了汗馬功勞。1927年,他被編入武漢衛戍部隊,擔任連長。當年下旬,他以“討伐蔣介石”為名,帶領部隊脫離汪精衛的控制,南下到湘贛邊界,在毛主席的領導下,發動了秋收起義。

國民黨政府聞訊后,立即調集周圍的國民黨軍“圍剿”起義部隊。危急關頭,伍中豪站了出來,他協助毛主席帶領部隊左沖右突,最終順利突出敵人的包圍圈,到達井岡山,建立了人民武裝第一塊革命根據地。不久之后,國民黨軍集結重兵進犯井岡山蘇區,時任營長的伍中豪率兵抗敵,在寧岡、黃洋界等地連戰連捷,立下了不世之功。

1928年底,伍中豪跟著毛主席離開井岡山,轉移到江西開辟了中央蘇區。1929年,他奉命東進福建,聯絡閩地的紅軍部隊,隨后又率軍殺了一個回馬槍,在瑞金外圍殲滅一個旅的敵人,繳獲大量槍支彈藥。1930年,他再入福建,協助友軍開辟了閩西蘇區,并參與創建了紅12軍。

同年中旬,他被選為中革軍委委員,成為人民武裝的核心領導人之一,地位與朱老總等人平齊。毛主席正打算對他委以新的重任,可他卻突然病倒了,被迫暫時停職休養。主席很心疼這員愛將,幾乎天天去看望伍中豪,和他閑聊、打趣。

1930年下旬,王明貿然命令紅軍進攻長沙,伍中豪得知這個消息后,直呼王明是在“胡來”。果不其然,紅軍在攻堅中頻頻受挫,折損了不少官兵。當年10月,伍中豪痊愈出院,黨中央隨即安排他帶領40余名戰士東進福建,與閩西紅軍會合,準備進攻漳州。

可誰都沒有想到,伍中豪率部路過吉安的時候,遭到當地民團的伏擊。伍自知敵眾我寡,不可戀戰,遂指揮戰士們邊打邊撤,準備原路返回中央蘇區。但民團卻窮追不舍,死死咬住伍將軍不放。至第二天中午,伍將軍彈盡糧絕被俘虜。民團團長一時志得意滿,他先是狠狠羞辱了伍中豪一番,而后竟殘忍將伍殺害,并將他的腦袋砍下來拿去換賞錢。

毛主席得知這個悲痛的消息后一時愣在原地,悲痛萬分,往后3天一直悶在書房里不愿出門。彭老總則氣得大罵民團團長是劊子手,隨后集結五千余名紅軍戰士,連夜趕往吉安,一舉消滅民團,并活捉其團長,并將其押回中央蘇區受審。1周后,經由中革軍委同意,民團團長被判處死刑。譚震林將軍在伍中豪的墓前親手將兇手處決,以告慰他的在天之靈。

伍中豪是一員悍將,毛主席曾評價他能攻善守,蕭克將軍甚至認為他勝過林帥。在土地革命期間,他充分發揮自身的才能,帶領紅軍打了不少勝仗,頻頻挫敗反動派的“圍剿”陰謀,保護了紅色的火種。倘若他能活到建國后,至少會被授予大將軍銜。只可惜天妒英才,如此杰出的一位革命家,居然死在了宵小之輩的手上,倒在了追尋真理的道路上,實在讓人意難平!

TAG:民團,人民武裝,軍委,不世之功

1967年,江青演講的照片,她一臉得意,周總理坐在旁邊,無奈鼓掌

下面這張照片,拍攝于1967年4月,北京某次會議上。照片左邊身穿軍裝,站在講臺上的女人,就是江青。她滿面春風,一臉得意,

下面這張照片,拍攝于1967年4月,北京某次會議上。

照片左邊身穿軍裝,站在講臺上的女人,就是江青。

她滿面春風,一臉得意,沉浸在人生巔峰的成就感中。

由于時間久遠,此次演講內容已無從考究。

但根據時代背景,筆者大膽猜測,這次會議和特殊小組有關。

畢竟,江青是這個小組的第一副組長。讓她主持會議,肯定和小組工作有關。

“大家要團結一致,聽從指揮,積極工作?!?/p>

會議上,江青可能說了這么一段話。隨后,現場爆發出一陣掌聲。

周總理坐在照片右下角,緊挨江青。

他低著頭,把兩條胳膊支在桌子上,無奈鼓掌。

通過照片,我們不難看出:周總理一臉愁容,思緒萬千。

結合當時情況,筆者猜測,周總理為兩件事擔憂。

第一:國家發展。

特殊時期開始后,國家走上一條新道路。

沒人知道這條路的終點是什么,可能是綠洲花園,也可能是懸崖峭壁。

當時新中國成立不久,美蘇進入冷戰,對我國的態度極不友好。

時代不允許中國誤入歧途,一步錯,就會步步錯,浪費時間和精力,被其他國家甩在身后。

作為國家領導,周總理十分擔心國家發展。他非常希望這條道路的終點,是漫山紅花。

可沒到終點前,沒人知道會發生什么。

第二:個人未來。

“文革”開始后,許多開國元勛退出舞臺,隱匿于世。

這些事,周總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同為開國功臣,他何嘗不擔憂自己的未來。說不定哪天就會像老朋友一樣,退出歷史舞臺。

雖然在旁人眼里,周總理貴為國家領導,不可能被波及。但在那個年代,沒有人知道,明天會發生什么。

綜上兩個原因,周總理一臉擔憂,無奈鼓掌。

看完周總理,我們再來看其他人。

坐在他旁邊那個戴眼鏡的男人,看起來像陳伯達。

陳伯達是特殊小組組長,當時風光無兩。

鼓掌時他抬頭挺胸,十分自信,將“人生得意”這四個字,表現得淋漓盡致。

看完第一排,我們再看后面。

先從左邊看起。

照片左邊,江青后面,有兩個男人十分開心。

他倆應該是江青的親信,或者是這次會議的受益者。

可能會議結束后,他倆就會升職加薪,一路高升。

左邊最后排,一個男人一臉不屑坐在那里。

他的心情很不好,可能因為公事,也可能因為私事。

不管為何,他肯定沒把江青的講話,放在心上。

看完左邊,再看右邊。

右邊可謂眾生百態:有人歡喜,有人平靜,有人憂愁。

歡喜者面朝鏡頭,開心微笑。

平靜者坐姿端正,迎合鼓掌。

憂愁者抬頭望天,一臉不爽。

通過這次會議,我們不難看出:江青雖然貴為副組長,但并沒有深得人心。

歷史的車輪,并沒有因為這次會議改變方向。

它繼續向前行駛,直到9年后才停下。

1967年,江青在北京某次大會上,發表演講。周總理坐在旁邊,一臉無奈。

謹以此文,紀念歷史。

TAG:照片,小組,歷史,筆者